2018年到華中科技大學報到沒多久,就以曾在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從《論語》與《雜阿含經》看感官欲望》申請當時人文學院的出版補助,很順利地通過。接著配合出版社要求,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增補了六萬多字,終於成為現稿。雖然等了三年才出版,不過仍是感到非常高興與榮幸!不僅有多位知名學者撰寫推薦序,而且是我在大陸從事學術工作的其中一項里程碑,從中學習到寫作與出版的許多事務。

  本書主題仍然是「感官欲望」,在既有的基礎之上校訂了一些先前引用《論語》文獻的錯誤,以及補充了《雜阿含經》中幾乎所有對治感官欲望的修行方法。除此之外,也增加了更多的實例為證,盡可能達到理論和實踐並重的目標。感謝這一路來扶持的師友、家人、學校單位與出版社!自我期許未來仍持續精進不懈。

書名:《論心之所向──《論語》與《雜阿含經》比較研究》
作者:李明書
出版單位: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6月
ISBN: 9787568071536

目錄
﹝總序﹞ 董尚文
﹝原序一﹞ 蔡耀明
﹝原序二﹞ 高柏園
﹝原序三﹞ 程恭讓
﹝原自序﹞
﹝再版序﹞淺談李明書其人其書 杜保瑞
﹝再版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主題
  二、文獻依據
  三、研究背景
  四、學界研究概況
  五、研究進路與方法
  六、論述架構
  七、研究目標
第二章 關鍵概念的界說與釐清
 第一節 關鍵概念的界說
  一、感官慾望
  二、實踐
  三、道德修養
 第二節 感官慾望與修學的關聯
 第三節 感官慾望何以成為值得關切的重大課題
第三章 《論語》論述道德修養引導感官慾望在實踐上的倫理反思
 第一節 《論語》著眼於世間生活情態而考察感官慾望
 第二節 《論語》對於感官慾望所採取的倫理原則與倫理對策
  一、道德修養對於感官慾望所採取的倫理原則
  二、道德修養對於感官慾望所引發的過失而採取的倫理對策
 第三節 《論語》對於感官慾望的探討未曾涉及的面向
  一、《論語》並未論及感官慾望的構成與運作的條件
  二、《論語》探討的感官慾望運作的生命形態主要是「人」
第四章 《雜阿含經》以解脫道的修行駕馭感官慾望的運作
 第一節 《雜阿含經》說明感官慾望的來源與構成的條件
  一、以「緣起法」說明感官慾望的來源
  二、構成感官慾望的條件
 第二節 《雜阿含經》以解脫道世界觀對感官慾望提出見解
  一、解脫道的世界觀
  二、以解脫道的世界觀對感官慾望提出關聯的論題
 第三節 以解脫道的修行駕馭感官慾望的運作
  一、感官慾望對生命歷程所造成的影響
  二、感官慾望的運作為條件具足所形成
  三、解開感官慾望運作的前因後果
  四、以解脫道的修行面對感官慾望所應生起的心態
  五、駕馭感官慾望的多樣修行法門
  六、「安那般那念」、「四正斷」、「七覺支」、「 八正道」和感官慾望的關係
  七、以「四念處」對治感官慾望
  八、經由修行而達成的果位與後續的導向
第五章 《論語》與《雜阿含經》對於感官慾望在實踐上的比較
 第一節 《論語》與《雜阿含經》的修學方法之差異
  一、《論語》採取把握原則的方式引導感官慾望的表現
  二、《雜阿含經》提出多樣的修行法門對治感官慾望的運作
 第二節 《論語》與《雜阿含經》不同層次的修學道路
 第三節 《論語》與《雜阿含經》的世界觀之差異
  一、《論語》與《雜阿含經》的世界觀在縱貫面的差異
  二、《論語》與《雜阿含經》的世界觀在橫切面的差異
 第四節 《論語》與《雜阿含經》如何觀察感官慾望的流程
  一、《論語》觀察感官慾望之表現的發展
  二、《雜阿含經》看進感官慾望對於生命歷程與心路歷程的影響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